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

給容易緊張不安的你:學會這三招減壓準備法,立現你的成功潛力!

整理‧撰文 / 謝明彧
大學畢業後馬上進入日本一流企業三菱商事,然後考上哈佛大學MBA,34歲就空降成為三麗鷗美國子公司營運長,只花5年,就讓這家擁有Hello Kity等紅遍國際卡通人物的公司,從原本低迷不振由黑翻紅,年營收翻三倍、市值增加七倍,讓海外授權變成公司金雞母。
他是鳩山玲人,現任三麗鷗執行董事。像他這樣一流學歷、一流資歷、一流成就的人,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自信滿滿、冷靜沈著,才能年紀輕輕就在海外大展身手。但其實,他是個很容易緊張不安的人!
鳩山表示,即使看似功成名就,他對每天的不安感覺也絕對不會消失,「『安居之地』並不存在,雖然拚命工作可以讓生活稍微穩定,但卻不可能達到『對一切心滿意足、沒有任何煩惱』的境界」。
正因為容易感到不安,這反而是推動鳩山持續成長最大的動力,因為「在惶恐不安之中求生存,才能磨練出強勁的韌性。」既然不安無法解除,他逼自己一定要從「不管怎麼做都無法預測未來,也無法消除看不見未來所帶來的焦慮」,轉為思考「到底是什麼讓我感到不安?怎麼做才能減輕憂慮、向前邁進?」
就像考試,如果不知道出題範圍,唸書時一定會很緊張:「到底該怎麼準備才好?」一旦知道「考試內容從課本的第X頁到第Y頁」,心頭的重擔馬上就會覺得減輕不少,因為只要熟讀出題範圍的課文,就能夠從容地上考場。
這個道理也可以應用在職場上,如何一面減輕焦慮,一面提升自我,鳩山提出以下3個自己常用的方法:
1.想減輕焦慮,就要努力蒐集資訊
鳩山強調,減低焦慮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,就是「蒐集資料」,「掌握愈多情報,就愈能穩定自己的腳步!」
例如初次拜訪客戶,很多人都會惶惶不安,擔心表現不好、擔心冷場,鳩山說,「一想到要與不太認識的人見面,心裡就會覺得不踏實、充滿不確定感吧?」但如果能事先明白對方各種現況,就能用安心放鬆的心情面對。
因此與其憂慮,不如徹底調查對方的事。鳩山除了會快速瀏覽對方公司網站和新聞報導等公開資料,也會確認這三、四年來的財務報表,更不能遺漏這幾年來的業績報告。心有餘力的話,會更進一步研究客戶公司所處產頁的整體表現,包括市場規模大小、競爭對手、競爭者業績等等,「只要肯花功夫深入調查,一定能有所斬獲」。如果拜訪的是企業高層主管,他也不會忘了調查對方的個人資訊,例如網路報導、訪談影片、出版著作等等。
如果沒時間做這些,至少要瀏覽一下公開資訊,這樣在拜訪時就能與對方有話題可以侃侃而談。「只要養成習慣,不只減少憂慮,一點一滴所累積的知識庫,將幫助你在職場上快速拉大與別人的差距!」
2.整理資料時,記得動手寫
準備資料的另一個重點,就是「要實際動手把圖表或關鍵字寫在紙上」,拿起紙筆有助於活化思考,除了能留下可依循的思路,避免思緒飄走,還可以穩定情緒。
鳩山舉例,獨自思考時,好不容易有一點頭緒,卻在想起其他事情的瞬間錯失靈感,或是只在腦海裡漫無邊際的亂想,「過去三小時我到底在幹嘛?」
只要動手提筆,紙張就能化為「協助思考的好幫手」。將寫滿想法的紙張並列在桌上,過一段時間後,再重新審視一次,變換排序?這種做法對於安排想法傳達很有幫助,可以讓自己更能釐清未知的部分,減少不安。
3.什麼都不做,才是最大失敗
焦慮的主要來源之一,就是「擔心自己表現不好」。鳩山表示「一心只想表現完美,反而會困住自己」,就像有些人學了一輩子英文卻無法說出口,因為心裡總想說出「完美的英文」,害怕說錯而拚命思索正確文法結構,結果連最簡單的對話都說不出口。
鳩山在國外參加討論會時,更常見到這種狀況,很多人整場會從頭到尾一句話都沒說,因為說的人一旦發現自己英語結結巴巴,就變得難以啟齒,於是陷入「沈默→更沈默」的惡性循環。
但保持沈默,就像考試交白卷,難得獲得與客戶說話的機會,卻白白浪費。要解決這種不安而產生的退縮,鳩山建議先在內心「假設各種的可能性」,建立多個腳本,例如拜訪客戶,可以假設目前對方營運順利,那腳本可能就是「還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強」;如果假設對方目前遭遇困難,那腳本就是「該如何改善公司現況」,預作準備、勇敢提問,當對方回答,你就會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,就能跨過「希望一次表現完美」的障礙。
圖片來源 / Freddie Peña via Flickr, CC Licensed
內容引用來源:http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?p=46988
出處:經理人月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最新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