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

姿勢決定論:艾菲爾鐵塔有多高?

人們對外在事物的判斷,竟然會因為身體的左傾或右傾而產生低估或高估的現象。讓人不得不懷疑,真有「自由意志」這一回事嗎?

撰文/曾志朗

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驗,尤其是離鄉背井多年再回故鄉的人,都會感覺家鄉好像變小了,總記得以前由家裡到鎮上的每一個地標(車站、學校、警察局、農會、鎮公所、市場等等)要走好遠,怎麼事隔多年,它們都移到離家很近的地方,彷彿整個城鎮都縮小了。我研究所畢業後到美國留學、教書,再回到故鄉,放下行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去傳統市場,吃碗在異鄉念茲在茲的牛婆炒米粉,再來盤粉腸、魚肉卷和紅糟肉。由家裡走出去,以為要走一大段路,但才走了幾步路就到了!我停下來看看市場四周的店鋪,一間間的店面都沒有變,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。

我趕快把炒米粉囫圇吞下肚,滿足相思的情懷,迫不及待到鎮頭看看巴洛克風格的火車站,順便探望一位已成名中醫的老同學,又到鎮尾向堂伯請安,然後轉頭走到郊外的中學拜會一位國文老師。我走東走西,重溫故鄉的人情,思憶過往成長的點點滴滴,回到家裡,近鄉的澎湃情懷慢慢退去,才忽然想起,怎麼一下子就走完了全鎮?小時候,每個地點好像都很遠,去市場要跑很久,去中學還得騎腳踏車。如今才不到兩個小時,我已走遍夢裡的故鄉,感覺上好多回憶都蒸發了,有些惆悵!

這是怎麼一回事?是異國思鄉的情懷把所有事物都誇大描繪,還是在真實中,故鄉如舊,但我變了--長高了,腳長了,步伐大了?點與點之間的距離當然和以前一樣,但我走路的速度加快,跨出去的每一步距離,比之小時候當然也變大了,所以整個鎮容的影像因此而縮小了。人對世界的感知和判斷,其實和我們的「身體」狀態息息相關。

找一位四歲的幼兒,和他做一個遊戲,就可以清楚觀察到這樣的現象。在他面前的一張小桌子上,擺放很多長條狀的小積木,告訴他一起來玩造籬笆遊戲,看他能不能以及如何把小積木排成一排。我們先放兩根小積木做籬笆兩端的定點,然後要他在這之間將一根一根的積木排列放好,形成籬笆。這遊戲很簡單,大部份的小孩都能很快搭好籬笆。假如我們擺在兩端的小積木是和桌子的邊緣線平行,由於小孩身體貼著桌邊,和這兩根積木也是平行的,他會毫無困難的造出一排和桌邊平行的籬笆,原因是身體和小木柱走向呈平行,是很好的參考點。這是生物系統的一部份,不必教,兒童自己就會的。但只要我們改變遊戲的方式,破壞參考點的穩定性,就會使小小工程師的築籬工作因為這小小的改變而走樣了。

把剛剛完成築籬工作而得到獎勵的四歲幼童請回來,讓他再築一道籬笆。我們仍然先擺好兩根小積木,但讓它們的連線不再和桌子的邊緣平行,而是形成一個大角度,這時候,就會看到小孩築籬時很有趣的過程。小孩的身體貼在桌邊,胸線和桌沿平行,他和前次一樣拿起積木由這一頭往另一頭一根一根擺過去,開始的幾根是和桌沿平行的,但過了中間點後,他忽然警覺繼續排下去將接不上另一頭,就開始轉彎成弧形,不過受到身體和桌沿平行的影響,又會不由自主往平行的方向排過去,然後又調整成弧形。最後形成一排先直後彎,再有一小段和桌緣平行的直線,再彎回去,終於銜接上另一端的小積木。

籬笆完成了,可是又直又弧,連小孩自己都不滿意,但就是無法改進。

這個實驗等小孩到了五歲後,智力成熟一些,就能擺脫自己身體下意識的掌握,以投射幾何的概念去築一道非常直的籬笆,而且不受兩端積木擺設的方位所影響...
內容引用來源:http://sa.ylib.com/MagCont.aspx?Unit=prespective&id=1888
出處:科學人雜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最新公告